最近,一篇由前陆上自卫队少将矢野义昭撰写的文章再次引发了网络上的广泛讨论。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假设情景:假设2025年以色列与伊朗爆发冲突,迫使美国将驻日美军的主力调往中东,与伊朗展开战斗。由于日本防务空虚,文章指出解放军将趁机发动海空军的奇袭,对日本展开攻击。这场战争将异常惨烈,文中描绘中国空军出动超过900架战机,而日本空军仅有300架,处于明显的劣势。在这种不对称的战力对比下,日本遭遇中国的导弹打击、特种部队袭击,甚至还受到网络攻击和电磁脉冲弹的威胁。短短一个月内,中国成功夺取了九州以西的制空权,东海至九州西岸以及对马海峡的制海权。接着,中国动用12个机械化步兵师进攻冲绳。在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已经在冲绳煽动了独立运动,加之强大的兵力,结果在登陆后的第14天便完全占领了冲绳岛。美国由于陷入中东战事,无力干预。与此同时,俄罗斯趁机占领了北海道东部股速查,日本在宣布接受冲绳独立后,不得不放弃南千岛群岛的主权,并向俄罗斯远东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
从表面看,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强调中国的军事实力来警示日本,但其真实目的显然是想挑起“中国威胁论”。根据《环球网》的报道,这篇文章早在2022年就已经出现在日本的军事研究月刊上,并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部分极端分子曾借此文章提倡日本的再武装化,企图复活军国主义,以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然而,学者们批评这篇文章完全不合逻辑,充满了空洞的幻想,忽视了现实情况。
股速查
首先,中国一直秉持着尊重他国内政、倡导和平的立场,根本不可能像文章所描述的那样进行侵略性行动。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所描绘的战争过程与解放军的作战风格相去甚远,反而更像是日军二战时期的作战模式。比如发动突袭,煽动冲绳独立,甚至在日本境内进行破坏活动,这些做法和日军的珍珠港奇袭、策划伪满洲国的建立、以及间谍活动极为相似。因此,这篇文章在当时没有什么市场,充其量只是哗众取宠的炒作罢了。
然而,到了2025年,这篇文章再度引起关注,主要因为它似乎预测了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而且中国的国力在不断崛起,给了这篇文章重新得到讨论的机会。尽管如此股速查,我们只需了解当下的时事政治,就不难看出:这篇文章如今依然毫无市场,反而显得更加荒谬。现在,虽然日本依然坚持中国威胁论,特别是在伊朗核问题上频频盯紧中国海军,试图增加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但对日本而言,中国威胁论已不再是最紧迫的议题。真正的重要问题是美日之间的关税战争。
根据此前的报道,特朗普在发起对华贸易战的同时,也对日韩等盟国展开了贸易战。面对美国这把关税大棒,日本首相石破茂一开始低调谦和,多次与特朗普谈判,希望能够获得关税豁免。为了讨好美国,日方甚至频繁炒作中国威胁论。然而,尽管日本表现出如此多的诚意,美日之间的关税谈判始终没有取得显著进展。尽管日本方面已经表示无意对美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并降低了部分美国商品的关税,美国依旧不满意,特朗普甚至威胁称将于8月起对日韩所有产品加征25%的关税。
面对美国的不断施压,以务实著称的石破茂最终不得不从妥协派转向强硬派。他表示与特朗普的关税谈判是关乎国家利益的重大战斗,不能轻视。同时,他也明确表示,日本将团结一致,守护国家利益,在某些关键问题上绝不会妥协。这一转变令不少人感到意外,纷纷调侃特朗普的政策过于激进。然而,尽管日本不满美国的关税政策,单靠日本一国之力显然无法应对美国的压力,日本终究还是需要向其他国家寻求帮助。
此时,韩国因国内事务繁忙,欧洲一向倾向于妥协,而俄罗斯更是无法考虑。唯一能为日本提供帮助的,似乎只有中国。毕竟,中国不仅在关税大战中获得了胜利,还通过稀土管制等手段有效反击了西方国家。中国的实力已无需多言。更重要的是,相比于美国和欧洲的对外政策,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推崇互利共赢。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无论大小,都获得了经济发展的红利。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对美国态度的强硬,促使其开始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正如《参考新闻》报道所述,王毅部长在吉隆坡会见日本外相岩屋毅时,岩屋毅明确表示,日本将认真对待二战结束80周年,并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一表态进一步表明了日本对中国日益友好的立场。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崛起,中国坚持的和平与发展理念,与美国的霸权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站在中国一边,为中国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提供支持。在这一趋势下,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已变得越来越无力,留给日本的选择也越来越有限。是继续屈从于美国的压迫,还是选择与中国共享和平与发展的红利?显然,日本高层最终将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股速查
杨方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